從心之所行,即是正道
Dreams are hard to follow,but don't let anyone tear them away. Hold on, there will be tomorrow.. In time, you'll find the way.

Saturday, April 20, 2013

歷史說的故事


歷史,永遠像揮不去的影子,層層疊疊地鑄刻了整個大地。它們也許早已被遺忘在老去的年代,也許正安靜地佇立在某個轉角。但只要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就會如昨日般鮮明。

知名媒體人陳文茜在著作《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用文學的筆觸俯瞰了全球的政治經濟。對於歷史,她如是說。歷史如戲。往往一隻寬寬窄窄的舞台,就道盡歷代世紀滄桑,留下無盡世間悲劇。可惜我們只會看戲,不會看歷史,我們的人生太短,歷史卻太長,我們或任何當代之人始終學不會以歷史的縱深,觀當下,或預知未來;也因此始終分不清許多時間在歷史中的意義。唯一的例外,是現代中國的領導精英。

在<一個廢墟,兩個中國>一文中,陳文茜娓娓道出中國對待歷史的態度。

『中國正在崛起,但它小心翼翼地不與任何大國正面衝突,幾代領導人深記鄧小平遺訓:中國要崛起,就不能與任何大國正面衝突,中國在國際政治上必須保持一件事:低調。

相較於台灣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歡樂煙火與中共建政六十年的紀念儀式,可以看出兩岸領導精英面對歷史巨大的差異。中國建政六十年(2009年),不喧嘩共產建設之偉大,執旗的士兵揮起五星旗,踩的是一百六十九個步伐。這一年的中國,是從鴉片戰爭那一年算起的;這一刻的北京天安門,牢牢記住他們離海淀圓明園廢墟,不過幾十公里遠。

另一個呈現中國歷史態度的是關於圓明園遺址的決策。2005年北京翻天覆地拆遷老胡同、舊民房,興建鳥巢、水立方之時,該不該重建圓明園,又成了巨大的辯論。最終北京市政府決定維持2000年已定的方案,這裡將做為中國人永久國恥印記的遺址公園,這一片面積458.9公頃的舊物,要讓世代中國人永久憑弔,謹記19至20世紀,被列強燒殺搶奸的中國。

北京領導者要人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廢墟;它是一部獨特的紀錄片;一出最蒼涼的戲;也是一面最重要的鏡子。

當代中國面對歷史與台灣或美國,有着重大差異。他們不像猶太人至今仍四處追捕納粹戰犯,也不想提父親及自己年幼時期的文革迫害。四人幫已死,毛澤東只剩個遺像,清朝也覆滅了。算帳,不能找回中國的公道;中國的公道得在歷史、在廢墟中靠自己重建。

圓明園從盛世中國興建到隕落中國,最終命定以廢墟面貌流傳百世。我的北京朋友告訴我,這是當今每一個北京中學生必上的校外教學課程。一個廢墟,兩個中國。歷史不只是戲;北京領導者只要一、兩環走兩回,等於看盡了好幾代的起伏。戲裡有如日中天的中國,有破落貧困列強焚燒的中國,有空喊口號的中國,有革別人的命也斷了自己命的中國,也有等了一百六十年才崛起的中國。

沉痛的一百六十九個步伐,北京踩得緊緊的;一個廢墟,兩個中國。這正是美國最怕也最敬畏中國的一面。』

手記:

中國對待歷史的態度,是如此直接而深刻。不去努力洗刷歷史的斑斑遺蹟,反而選擇讓它們赤裸裸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每一次的凝眸,都是多一分的疼痛。於是更加牢記歷史曾經在這片國土上做過什麼。然後,在廢墟中重建民族的自尊。

歷史可以告訴我們的故事太多,但我們卻往往選擇記取輝煌燦爛的一頁,而將巨大的沉痛棄如敝屣。在爭取民主的道路上,歷史是多麼舉足輕重。從列強的殖民、日軍的殺戮,到爭取獨立的動盪,513的種族衝突,人民在豐衣足食的和平日子裡漸漸忘卻上一代的傷痛。為了生存,我們宣揚和平安逸的象徵,一次又一次接受不平等的對待。歷史變成勝利者書寫的所謂真相,甚至只是考卷上漂亮的數字。

我們忘記歷史了嗎?不,我們只是沉默。

428的乾淨選舉訴求,300公里的綠色苦行,人民終於依靠自己的力量,奔走在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歷史啓示錄裡,先祖頑強與統治者的抗衡,國人爭取獨立的血淚,提醒我們在鮮紅血液裡流動的依舊是不畏強權的勇氣。

每一個走進投票箱的大馬人民,等待的不是歷史重複的悲劇,而是政治上的一次夢醒。


文:晶/ 悠週刊

1 comment:

  1. 陳文茜真的是台灣少見的才女
    雖然說話風格犀利
    但是句句都點中要點,
    所以我個人非常喜歡看她的節目

    只記得最高點,而忘卻過程的艱辛
    是人類的通病之一
    寄望馬來西亞的選民能通過手中的選票
    創造出新局面的政局 ^^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