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便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小孩。也許因爲出生在平民美食飄香的老街里,養成了我嘴刁的壞習慣。對于食物滋味,有自己一套高標準。喜歡吃的,我會滿心歡喜。不合脾胃的,我也會將將就就。別人眼中的美食,不一定列入我的好吃名單。而我喜歡吃的,也許是別人的不屑一顧。媽媽經常說我太挑食難服侍,我會理直氣壯回答說這是對人生有原則有要求。母女兩人在晚餐桌上,各自笑翻了肚子。
湯圓,冬至時必備的過節食品。閩南人喜歡帶餡的甜湯圓,佐上碗熱騰騰的薑湯,便是把傳統意味給留住了。客家人卻偏愛鹹湯圓,用油蔥、蝦米、瘦豬肉、香菇、韭菜、香菜等煮成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滋味,一家人圍著圓桌,鬧哄哄聊着無關痛癢的話語。這是幸福的代號。
冬至前夕,媽媽會用許多天然色素染好一團團的糯米團,等著用好晚餐,桌子都擦乾淨後,五顔六色擺滿了乳白色大理石餐桌。母女三人圍坐一塊,讓粉末粘了手,開始搓起一個個小圓團。大鍋子里滾着班蘭葉香氣,我們把搓得七歪八扭的湯圓陸續丟入鍋子中,待湯圓浮上水面後,便可盛出祀神祭祖。
小小年紀的我,偏偏不愛糯米黏膩的口感。每次媽媽都押著我吃下數顆湯圓應節,我會挑最小顆的,和著薑湯骨碌吞下,連咀嚼都不肯。那時總會想不通大家怎么會喜歡這種奇怪的食物。直到長大以後,因普查而和一位長輩聊天,無意間說起不愛吃湯圓卻愛吃同是糯米成品的麻芝Mua Chi時,才被狠狠敲醒。
「湯圓口感黏黏的,好奇怪。」
「那你吃Mua Chi嗎?」
「吃啊,而且很喜歡沾上一層花生粉後的口感,好好吃好Q。」
「憨囝仔,湯圓和Mua Chi是同樣的東西。只不過一個是圓的,一個是扁的;一個配薑湯,一個沾花生粉。這樣就讓你分不清楚了。」
在長輩呵呵笑聲中,我一臉恍然大悟,摸著頭,也跟着不好意思地笑起來。
那之後,便愛上湯圓的滋味。尤其懷念寒流來襲的那個冬至夜,在台南街頭冒著寒風四處尋覓售賣湯圓的店鋪。打開碗蓋後飄出幾縷白煙的紫米紅豆湯圓,黑芝痲与花生內餡軟濡了游子想家的惆悵,烙在心中,幻成午夜夢迴揮不盡的留學夢囈。
以及在通宵籌備街頭廟會又累又急又仿徨的夜晚,你送來的那點小溫暖,點亮漫長的夜,占據了我的左心房。
生活中的小确幸,簡單而深遠。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